精益生產六要素的內容詳解
摘要:精益生產要素1——流暢生產 定義:流暢生產是一個基于時間的過程,它拉動物料按照用戶要求的速度不間斷地通過生產線,迅速地從原材料變成成品。 ——產品生產周期 ——價值流分析 ——客戶節拍 ——...
精益生產要素1——流暢生產
定義:流暢生產是一個基于時間的過程,它拉動物料按照用戶要求的速度不間斷地通過生產線,迅速地從原材料變成成品。
——產品生產周期
——價值流分析
——客戶節拍
——生產流程分析
——生產周期分析
——生產流程布局
——人工平衡
目的:以高質量和高價值的產品迅速地響應用戶的要求,并且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安全和高效率地使用制造資源。
精益生產要素2——現場組織
定義:是一種應用標準操作規程來促進產品和信息流動的可視化管理工具,是消除浪費和進行持續不斷改進的基礎。它為操作工人提供了一個安全、清潔和組織有序的工作環境,使得非增值時間減到最小程度。
——:弄清什么需要/不需要
——整理:整理并保存需要的物品
——清潔:明確每人的職責,使問題暴露
——維護:制定書面程序,明確每人的職責,定期和突擊檢查。
——自律:持續不斷的改進
目標:工作場地根據組織需提供了一個容易理解的氛圍。眼光一掃就能夠觀察到生產中的不正常情況;工作場地組織并不僅僅是清潔,而是要消除浪費并作為持續不斷改進的基礎。它為操作工人提供了一個安全、清潔和組織有序的工作環境,也有助于操作者和機器以及操作者之間的相互協調,使得非增值時間減到最小程度;有助于迅速地作出正確的決定。
精益生產要素3——物料移動
流暢生產——材料移動相互作用
——檢查每個零件的計劃,并按照小批量理論使工序之間的被加工工件量最少,對于流暢制造來說最好的物料箱就是不使用物料箱。
——使用拉動系統與生產線內外的供應和消耗相聯系;通過制定最佳的輸送路線進行頻繁供應以減少工序之間的庫存。
目的:
為了支持流暢策略,移動從供應商處得到的材料通過工廠,并以盡可能滿足用戶要求的小批量將產品送到用戶手中。使生產系統具有一定的緊張節奏,這樣通過消除七種浪費現象有助于推動持續不斷的改進。
精益生產要素4——質量系統
流暢生產——質量體系相互作用
——使用ISO制定生產文件,要保證操作工人有必要的培訓,并將所學知識不斷應用到生產中。
——操作工人參與設計開發過程,使用和應用質量體系。
——使用差錯預防裝置以消除正在生產或傳遞到后面工序時出現廢品或有缺陷產品的機會。
——與供應商合作并對其產品制定質量要求,消除由于檢測所引起的浪費。
目的:
質量要素的目的是使組織能夠達到優秀、超越用戶的期望并從源頭上促進質量的改進。質量必須融入每個產品的設計和加工工藝以消除浪費和優化流動并防止與用戶要求不符合的情況出現。通過實施包含在質量管理內的加工過程管理模型可以實現這一目標。加工過程管理模型由三個關鍵的質量策略組成:質量計劃(QualityPlanning)、質量控制(QualityControl)和質量改進(QualityImprovement)。
精益生產要素5——員工環境與參與
定義:使公司內所有人員象一個團隊一樣工作,以不斷改進實現目標
——企業信仰和價值觀
——團隊管理法/自然工作組
——崗位輪換與多技能
——表彰系統
——合理化建議
——健康與安全
——教育和培訓
——交流與溝通
目的:
·健康和安全
·產品和質量服務
·生產的競爭力
·增強工作保障
·通過持續不斷的改進消除浪費
·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通過多功能和被授權的團隊對用戶的需求做出響應
員工環境與參與和流暢生產的相互作用
——為了改進流動,要讓員工參與績效跟蹤并提出建議
——提供培訓以利用多技能,并要讓員工理解相互依賴的要素是怎樣貫串整個生產過程的
——支持改進流動的消除浪費工具的應用
——在實行單元布置安排的地方,要進行工作崗位輪換并提高員工對產品/工藝的知識
精益生產要素6——生產可運行性
流暢生產——生產可運行性相互作用
——制定有計劃的/預防性的維護計劃以提高機器的有效運行時間。
——安裝顯示機器運行狀態的信號系統并進行合理的主動維護。
——實施快速調整換型技術以減少庫存和促進同步流動,能夠更快地對用戶要求作出響應。
——提高機器加工能力,以確保能夠穩定地生產符合質量要求的零件。
目的:
確保由于設備停頓和所有其它形式的生產損失時間而導致的產品流暢中斷時間減到最小,使得材料能夠有效地移動并通過車間進行生產。